探索東莞生物產業發展路徑系列報道2|以大科學裝置為支撐東莞生物產業推動創新鏈發展

发布时间:2020-11-16 19:42:0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blob.png

■生物技術產業大廈——松湖藥港產業園工程效果圖 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供圖

  “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院士,聽到最前沿、最具創新性的生物醫藥科研成果,為企業提供了一次抬頭看天的機會。”月初,2020年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在東莞盛大舉行,與會東莞生物產業企業家表示——砥礪8年,東莞已然集聚了400余家生物技術企業,形成產業集聚發展的蓬勃之勢。

  今年9月,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為我國醫用BNCT治療裝置整機國產化和產業化奠定技術基礎——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這一大科學裝置,東莞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科技基礎支撐服務平臺,加快中子治療技術探索設施等項目建設,形成大科學裝置與前沿技術攻關鏈式協同,為產業關鍵技術突破提供支撐,催生包括生物產業在內的更多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東莞生物產業走上從引進來到引進和孵化培育并重的發展之路。

  “第一次親密接觸”

  “最強大腦”給力生物產業 莞企“抬頭看天”

  “第一次零距離接觸到院士,聽到最前沿、最具創新的生物醫藥的科研成果。”院士峰會期間,受邀參加峰會的廣東紅珊瑚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中嶽對記者表示。

  不同于之前兩屆院士峰會多聚焦于智能制造、5G等產業,本屆院士峰會特別關注新藥創制和轉化醫學、中醫藥創新的發展,如紅珊瑚這樣的企業,對于在家門口舉行的行業盛會自然不容錯過。

  “最強大腦”帶來的科研成果打開了東莞廣大生物醫藥業內人士的眼界。峰會期間,包括姚新生院士團隊的接骨木活性部位抗骨質疏松新藥,以及相關產品開發、侯立安院士團隊的云式無菌空氣凈化器等十大最具代表性創新成果對外發布。并現場舉行項目路演,促進有明確產業化前景和產業化資源需求的成果、項目與投融資機構進行對接。

  在“源于中藥梔子的抗老年癡呆候選新藥IMMJNU-018”項目推介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姚新生院士團隊代表表示,IMMJNU-018是從傳統中藥梔子中提取精制的有效成分群。

  該項目始于2007年,至今歷時13年之久,項目由暨南大學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合作研發,已申請國內和國際(歐洲、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專利13項。

  中山大學教授蘇薇薇在進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類新藥”的項目推介時表示,柚皮苷是從嶺南道地藥材化橘紅中提取、分離、純化得到的有效單體,具有顯著的鎮咳、祛痰作用,且作用機制明確。柚皮苷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新藥臨床試驗批件,完成了I期臨床試驗研究。

  “如果把生物醫藥比喻為一個蘋果園的話,院士是站在高處,在整個蘋果園里尋找最好的蘋果,企業是在一棵蘋果樹下摘蘋果。院士的視野、眼界和對行業的深邃見解對于我個人很有啟發。”王中嶽深有感觸地表示,這對于埋頭研發的企業家提供了一次“抬頭看天”的契機。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峰會之前,院士團體分別走訪了眾生藥業、紅珊瑚、菲鵬生物、優尼德、博邁醫療、天天向上、亞洲藥業、華井等50家有較強研發能力、對院士專家高端創新資源有強烈需求的東莞生物醫藥企業,組織邀請涉及領域的院士專家點對點地進行“把脈會診”,推動院企聯合攻關。

  這是市科學技術局會同廣東院士聯合會和市高新技術產業協會開展制造業企業家首席科學顧問計劃峰會前的“自選動作”。據了解,目前,有10個項目就具體的合作協議在磋商中。

  “紅珊瑚藥業接觸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澳門科技大學校長劉良,對于新冠疫苗的落地進行了洽談。”王中嶽表示。

  此次峰會期間,劉良院士分享了“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的作用機理”的演講。劉良院士指出,中醫藥能顯著改善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早期應用能阻止病情由輕癥向重癥轉化。中藥通過抑制病毒復制和減輕炎癥細胞因子風暴而發揮治療作用。

  “我特意留了幾家院士團隊的聯系方式,接下來會進行進一步的溝通,就科研項目方面進行對接。”王中嶽表示。

  差異化競爭

  “制造基因”形成鮮明產業特色

  “這次轉型口罩機制造,刷新了我們對東莞產業鏈的認知。”廣東瑞迪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瑞迪智能”)銷售總監余建軍表示,一臺口罩機需要至少1000個零部件,幾天內在同一座城市全部配齊,7天內生產交貨,只有在東莞能做到。

  位于厚街的瑞迪智能是疫情期間東莞轉型口罩制造的大軍之一。今年2月,原以印刷機制造為主業的瑞迪智能,及時轉型到口罩機制造上來。

  口罩生產需要在無菌環境下進行。作為一家專業研發生產中醫藥的企業,廣東豐綠源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擁有一個良好的先天優勢——十萬級別的無菌生產車間。豐綠源董事長趙長偉表示,利用總部生產基地和無塵車間等有利條件,僅僅經過10天時間,公司便成功轉型投入到口罩生產當中,支援抗疫一線。

  東莞制造業基礎雄厚,這并非一個新鮮話題,但在疫情期間東莞制造業的表現則再次刷新人們的認知,“劇透”了東莞生物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

  疫情后短短三個多月,東莞口罩日產量從不足20萬個大幅提升到2000萬個以上;口罩機從2019年全年產量881臺上升至2020年一季度產量3195臺。

  東莞市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東莞市規上企業共生產口罩1.84億個,同比增長459%,其中3月當月生產1.35億個,同比增長834%。

  “我們公司生產的電動醫療床,8成的零部件可以在東莞找到多個廠家進行對接,能夠滿足公司研發生產的需求。”日前,廣東德鑫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德鑫醫療”)董事長吳勤仲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德鑫醫療是一家提供專業醫療設備生產、教育培訓、售后服務整體解決方案的服務商。電動醫療床是該公司的業務板塊之一。

  截至目前,東莞市141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中,有50家從電子制造轉向醫療產品發展,前景良好。完善的產業鏈配套及便捷的原材料供應成為東莞發展醫療器械產業的產業基礎和特殊優勢。

  據東莞市生物技術行業協會會長宋濤介紹,公司在運營基地的過程中,一大批生物企業,特別是醫療器械類企業選擇落戶東莞,就是看中了東莞完備的產業制造鏈。東莞完善的電子制造產業鏈體系與生物產業結合,最容易嫁接出醫療器械產品。

  目前,東莞醫療器械、生物醫藥等領域已初步實現了產業集聚,形成了新藥研發產業鏈、醫療器械產業鏈、體外診斷產業鏈、學研機構產業支援鏈、生物技術風投產業支援鏈等生物技術產業鏈條,并配備有相應多層次多主體的產業基金,在全國生物界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經過8年集聚發展,東莞生物醫藥產業呈現出勃勃生機,扎根發展,逆勢而起。截至2018年末,東莞市獲得上市許可注冊的藥品數量503個,二、三類國產醫療器械注冊證數量累計460個。

blob.png

■位于松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

  從“0”到“1”

  依托大科學裝置,推動創新產業鏈發展

  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東莞分部研制成功我國首臺自主研發加速器硼中子俘獲治療(以下簡稱“BNCT”)實驗裝置。該裝置的成功研制,為我國醫用BNCT治療裝置整機國產化和產業化奠定技術基礎,未來癌癥治療將實現成本更低、治療更高效。

  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加速器和中子技術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BNCT裝置是利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相關技術催生的首個產業化項目,對于示范帶動散裂中子源關聯產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成功研制這臺BNCT實驗裝置的基礎上,高能所與東莞市人民醫院合作開展了第二臺BNCT臨床設備的設計和研制,有望很快進入臨床試驗,依規逐步開展臨床治療。

  大科學裝置對于生物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截至目前,中國散裂中子源已完成的四輪運行中,三臺譜儀共完成300多項用戶課題,目前注冊用戶達到了1500多戶。

  支撐大科學裝置的重大設施仍在加碼東莞。11月10日,國家高能物理科學數據中心大灣區分中心正式在東莞揭牌。未來,將為大灣區的大科學裝置及科學研究提供直接服務,進一步支持推動科研成果從原始創新向產業化方向邁進。

  大科學裝置對于生物技術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絕非偶然。今年4月,廣東省發布《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措施》提出,支持包括東莞市在內的城市打造國內重要的核醫學研發中心、生物醫藥研發制造基地。

  《措施》同時表示,充分發揮中國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學裝置作用,吸引國內外頂尖科學家和團隊協同開展生物信息、藥物篩選、生物大分子和蛋白質等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

  東莞依托大科學裝置發力原始創新的產業雄心正在彰顯。不久前,東莞通過《關于加快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建設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要依托大科學裝置,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臺、科技基礎支撐服務平臺,加快中子治療技術探索設施、大科學智能計算數據中心、大灣區電鏡中心、材料科學用戶實驗設施等項目建設,形成大科學裝置與前沿技術攻關鏈式協同,為產業關鍵技術突破提供支撐,催生更多從“0”到“1”的重大創新成果。

  圍繞成果轉化這一主線,東莞將通過布局重大基礎平臺、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創新主體、集聚高端人才等舉措,為培育新興產業、加快城市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為東莞生物產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巨大契機。依托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以及眾多生物產業公共平臺,在現有400多家生物技術企業的基礎上,東莞生物產業的發展有望打破單純“引進來”,走上引進和孵化培育并重的發展之路,有望形成從源頭創新、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的產業鏈條式的發展。

  同時,中國散裂中子源對人才的“磁極效應”已然初步顯現。

  “因為中國散裂中子源這一平臺型大科學裝置落地東莞,近年來,在這里舉行國際性的科學會議越來越多。很多全球知名的科學家來到東莞。此外,大家也可以看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也引進了很多科學家和團隊。”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對記者這樣表述中國散裂中子源這一大科學裝置對人才帶來的“磁極”效應。

  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中國散裂中子源舉辦各種大大小小的研討會有300多場。距離陳和生院士提出的“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再意外”的看法也越來越接近。

  “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建設需要院士專家的大力支持,歡迎院士專家團隊把重大創新成果帶到松山湖來,帶到東莞來。”院士峰會期間,松山湖高新區主要領導在致辭中表示,東莞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推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通過布局重大基礎平臺、建設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創新主體、集聚高端人才等措施,逐步構建起全鏈條創新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行業觀察

  東莞如何搶抓生物產業發展機遇?

  生物產業是“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也是未來國家大力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

  在整體的發展態勢上,融資中國發布的《2020年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報告》顯示,在技術進步、產業結構調整和消費支付能力增加的驅動下,中國生物醫藥市場規模呈穩定上升態勢。2016年到2019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從1836億元增加到317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20%。預計2025年,我國生物醫藥市場總體規模將達到8332億元。

  今年以來,廣東加快推進生物產業發展,先后印發實施《關于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若干措施》等多項政策。近年來,東莞同樣加快培育發展生物醫藥與健康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

  在當前大灣區生產要素加速流通的時代背景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東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同時面臨著多方競爭。東莞未來該如何推進該行業的發展?

  在2018年首次在東莞舉行的院士峰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濟南大學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研究院院長蘇國輝表示,東莞在生物醫藥、AI、干細胞方面具有產業優勢,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然形成一定的產業集聚效應。

  東莞市生物技術行業協會會長宋濤認為,經過8年來的發展,東莞生物技術產業已經到了厚積薄發的關鍵時期。接下來,如何把握大方向,促進區域生物技術成果轉化,真正量產、釋放產能,成為東莞產業發展的新命題。“東莞生物技術產業的未來5年,還是要沉下心來,盡快出臺高質量、符合東莞實際情況的產業政策,引進和培育一批有潛力的中型企業,賦予他們成長所需要的一切動能,協助其做大做強”。

  作為東莞唯一的生物產業發展推進平臺,國有獨資的東莞市生物技術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宋濤認為,東莞生物產業應以“抓龍頭、建平臺、補短板、促發展”的發展思路,將東莞生物產業推到新的發展高度。“要重點支持生物藥、化學創新藥及高端仿制藥、現代中藥、高端醫療器械、體外診斷、干細胞與再生醫學、海洋生物技術等7大子行業的創新發展”,宋濤認為,目前東莞生物產業具有的優勢要及時抓住。

  據了解,東莞下一步還將陸續出臺生物產業規劃、扶持政策及系列發展措施,全方位助力東莞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

  宋濤表示,東莞應加快形成“一核心,多特色集群”的空間布局,以松山湖和中子科學城為核心聚集區,在濱海灣新區、水鄉片區等地建設在生物醫藥、醫療器械、體外診斷、海洋生物技術領域具有突出特色、國內領先的產業集聚區。

  來源:i東莞

16054830554742.jpg


TOP】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上一條:融資+路演,松山湖這場對接會為生物企業架起“金橋”!  下一條:以大學科裝置為支撐 東莞生物產業推動創新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