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總部位於東莞的廣東東陽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東陽光藥,06887.HK)正式登陸香港聯合交易所。這一裏程碑事件,標誌著東陽光藥在完成私有化後,以創新藥企的全新定位再度回歸資本市場。從長江畔的藥企收購起步,歷經多輪行業周期洗禮,東陽光藥成功實現戰略轉型,聚焦創新藥研發並登陸港股,其背後是企業強大的韌性與成長性——而創新研發,始終是驅動這一切的核心引擎。
▲東陽光集團東莞基地
如今,東莞以「科技創新+先進製造」的鮮明定位,成為區域經濟活力的重要引擎。而紮根東莞二十余年的東陽光集團,從電子新材料到生物醫藥,再到健康養生,已成長為橫跨三大領域的產業巨頭。二者的發展軌跡深度交織,形成「企業引領產業升級、城市賦能企業成長」的共生範式,成為大灣區產城融合的生動註腳。
「東陽光的每一步發展都離不開東莞,離不開松山湖和長安鎮的創新沃土。」東陽光藥董事長張英俊表示,未來公司將立足大灣區、紮根東莞,堅持實業與長期主義,以創新和國際化為核心戰略,穩步向「百年東陽光」目標邁進。
01 創新生態共建:從技術突破到產業生態
清晨的東莞長安,陽光透過玻璃幕墻灑進東陽光藥業研究院的實驗室。科研人員正借助AI算法解析藥物分子結構——這一幕日常場景,恰是東莞企業創新生態的縮影。
東莞為企業提供的,遠不止物理空間,更是一套完整的創新「基礎設施」:從國家級平臺的技術支撐,到「科技東莞」工程的研發補貼,再到市政府一號文布局的前沿算法,共同滋養出一片適合創新生長的「熱帶雨林」。
▲東陽光集團東陽基地
東陽光則以深耕回應這片沃土。截至目前,東陽光藥形成了一支由海歸專家和博士引導,聯合國內精英主導的核心研發團隊,總人數超過1100人;擁有廣東省製藥領域唯一的「抗感染新藥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在研100多個項目,2024年斬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累計申請超過2400項專利,2013-2024年中國專利公開數量和授權數量居中國藥企榜首。
這種「企業主體+人才支撐+政府護航」的協同模式,催生出豐碩成果:東陽光生物醫藥領域的大環內酯原料藥占據全球規範市場55%以上份額,並榮獲全球奧司他韋生產基地規模、累計5年產量、累計5年出貨量3個世界級第1。
「因為東莞產業鏈配套的優勢,我們的研發構想轉化為量產產品的周期,比行業平均水平縮短了許多。」東陽光集團董事、總經理唐新發表示。
這種創新生態的共振效應,正在向更多領域擴散。東陽光已與華為雲簽署全面合作協議,與深勢科技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通過AI技術全面賦能藥物產品開發,將在技術、產品、渠道三方面與AI 深入融合,打造 AI+醫藥產業新生態。目前,通過AI驅動小分子藥物設計平臺獲得的治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首個候選藥物HEC169584已進入臨床。這些探索,不僅讓東陽光在2024年中國大企業創新百強榜中位列第34位,更豐富了東莞「智能+」產業的生態內涵。
02 產業協同共興:鏈主引領的集群效應
創新生態的持續厚植,為產業協同奠定了堅實基礎。當技術突破轉化為產業動能,東陽光與東莞的共生關系,開始向更廣闊的產業鏈維度延伸。
在生物醫藥領域,東陽光藥的松山湖生產基地正發揮著「磁石效應」。2023年,東莞市科學技術局開展首批重點產業鏈(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鏈主」企業遴選,東陽光藥成為全市兩家「鏈主」之一。
▲東陽光集團宜都基地
在「鏈主」帶動下,東莞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加速壯大。以松山湖為例,截至2024年底,該區域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規上工業企業達33家,總產值約62.5億元,從業人員約2.1萬人。今年4月,核酸藥物頭部企業浙江海昶生物下屬子公司「東莞白橡樹醫藥有限公司」入駐松山湖,計劃與東陽光藥共建「核酸藥物產業化平臺」,進一步豐富產業生態。
在電子新材料行業,技術叠代與產業升級的節奏正不斷加快,而東陽光的發展路徑恰與東莞的產業布局形成了深度契合。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正以「全球先進製造創新領航城市」為目標,構建「8+8+4」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傳統產業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未來產業前瞻布局的立體化生態。東陽光深度融入這一戰略,通過旗下創新載體與優勢產業,構建起「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突破+未來賽道卡位」的三維格局,在傳統化工、先進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及前沿新材料等領域持續突破,與東莞產業鏈共生共榮。
▲液相森林
產業協同的深度,不僅體現在產業鏈條的緊密咬合,更延伸至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上。東陽光集團總部紮根東莞,同時在韶關、宜都等地布局基地,形成「東莞研發+外地製造」模式——這既是東莞技術優勢與外地要素成本優勢的互補,更是「兩地協同、東莞受益」的良性循環。
03 人才與城市共生:從「引才」到「留才」的生態閉環
產業的蓬勃發展,歸根結底依賴人的創造力。當產業鏈的齒輪持續運轉,東莞為企業構建的「引才-留才-用才」生態,成為支撐這一切的核心基石。
「百萬英才匯南粵」東莞招聘會現場,東莞展臺的「籃球城市」文創禮包與東陽光的「科研人才公寓」宣傳冊同樣搶手。這種「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引才模式,正是東陽光與東莞共生的關鍵紐帶。東莞以「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配套,東陽光則提供從入職安家到子女教育的「全周期保障」,形成「城市吸引力+企業競爭力」的人才集聚合力。
▲東陽光集團宜都基地
東陽光東莞基地的一位藥物研發總監,便是這種合力的受益者。從海外歸來時,他既看重東陽光抗感染新藥實驗室的國際級課題,也被東莞「國際人才社區」吸引。「企業的科研啟動資金讓我專註研發,城市的宜居環境讓全家快速融入。」如今,他帶領團隊研發的抗流感新藥已進入臨床二期,申請多項國際專利。
2025年,東陽光通過「政府+企業」校招模式收獲超5000份簡歷,其中清北等頂尖高校碩士以上人才占比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些人才不僅支撐著東陽光的創新,更成為東莞「人才凈流入城市」的鮮活註腳——東莞新增常住人口中,相當比例流向了以東陽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
04 灣區藍圖共繪:從本土龍頭到全球標桿
東陽光藥登陸香港聯交所,是企業發展的裏程碑,更是東莞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新起點。通過資本平臺升級為創新註入持久動力,這與東莞「打造大灣區先進製造創新高地」的目標高度契合。
2025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提出,將通過構建「1+1+N」算力供給體系、擴大高質量工業數據集供給等10大舉措,推進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業。東陽光計劃借此契機,將AI模型技術進一步拓展至生物醫藥研發,挖掘其在藥物研發中的潛力,實現從傳統研發向智能化、精準化的跨越。
在生物醫藥領域,東陽光的國際化步伐正加速推進:目前已在中國、美國及歐洲等市場擁有150款獲批藥物、100多款在研藥物;其胰島素產品已向美國FDA提交上市申請,有望成為首個進入美國市場的中國胰島素製劑;2024年與Apollo關於GLP-1/FGF21的海外授權,更加速了創新藥的全球開發。此次港股上市,既是東陽光拓寬發展平臺的戰略布局,也為港股市場註入了具備堅實研發基礎的創新藥標的。
從長江之畔的藥企起步,到港股資本市場的創新標桿;從東莞一隅的產業探索,到大灣區產城融合的典範樣本,東陽光的成長軌跡,恰是中國實體企業在時代浪潮中堅守創新、擁抱變革的縮影。其與東莞二十余年的共生歷程,不僅印證了「城市與企業相互成就」的深層邏輯,更揭示了一個樸素而深刻的道理:唯有紮根實業沃土、厚植創新基因,方能在產業變革中挺立潮頭;唯有融入城市發展、共享時代機遇,才能在歷史進程中書寫長青篇章。東陽光與東莞的故事,是大灣區的現在進行時,更是中國實體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進行時 ——以創新為筆,以協同為墨,這幅產城共生的畫卷,必將在更多城市、更多企業的攜手同行中,鋪展得更加壯闊。
來源:東莞日報